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佳作就是佳作,不因王伦的年纪小而有褪色。

    “小兄|弟师出何人?恕贺某眼拙,不能识荆!”贺铸充满疑惑地问。能做出这样大气之作的,没有较长时间的浸淫很难做到如此收放自如。新一辈的词人中,没见过此人。或许此人师承某位大家,不然很难达到此等高度。

    “小可王伦,人称‘白衣秀士’,在江湖上寂寂无名,但仰慕方田先生许久矣!”王伦恭敬地说。自家的事自己知道,人家的一代词宗是货真价实的。

    “王兄弟谦虚了。这首词一出,要想寂寂无名也难喽!”可能是自学成才了,但是贺铸仍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句话就是进入词林的通行证。他也很磊落,没有来个虚伪的“久仰”之类的。

    “小子侥幸!”王伦客气地说,他对贺铸的好感顿增。这年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提携后进的,贺铸这么说,是用他的声望为自己搭平台,这个情得蒙。

    另外他还有个想法,那就是少攀点交情,多拿点银子这首词不知道谁为它买单,说好的润笔之资呢?

    “王兄弟是东京人么?”

    虽然王伦冒出头有点突兀,但是对词社而言却是一个福音,至少“同文七贤”的老大魏德馨这么认为,他很热情地向其拱拱手说。

    “呃,小可开封府下中牟县人。”

    “那敢情好王兄弟若是有暇,可有兴趣加盟‘同文社’?”中牟是开封府治所在地,算是本地人,所以魏德馨很高兴。贺铸是客串,王伦这种本地人才有可能充任主力。

    入社是好事情,起码可以正式加入组织,虽然是地方性的,可是王伦却拒绝了:“尊下所请,固所愿耳。但小可初到东京,生活无计,却是没有心情吟诗作词!”

    自己已经说得这么明确了,但凡有一点同理心、脑袋转得稍微快一点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哥也不要多,哪怕奉上百十两银子咧,王伦绝对会欣然允诺。

    和香榭楼关系这么近的词社,能成为一员当然好,俗话说的好么,近水楼台能先得月!

    “哦,王兄弟不能加盟,乃是我社的遗憾!”没想到魏德馨竟然一脸遗憾地就此别过了。

    哎,价格其实可以再谈的,你再客气一下也好啊!根本就是没诚意么!延揽人才不是要“三顾茅庐”的么,这才只说了一句话而已!

    其实魏德馨有此一说也是因为王伦的话暴露了他的落魄,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好再劝,却让王伦误解了他的好意。

    倒是旁边的一个美妓,不知道是徐婆惜还是孙三四,很客气地向他福了一礼道:“官人在上,奴家有礼了。”

    大宋对官员和男子的称呼都是“官人”,奴家也是这个时代女子的谦称,可不要乱猜。就像娘子或小娘子是对年轻女人的称呼一样,和自家老婆的意思差得多了,王伦也是在这几天学到的。

    看那女子鬓发如乌云般盘在头上呈“8”字型,用一根金凤钗别过。虽然看不清面目,但透过朦胧细纱,还是能够感觉到秀美。天气还暖,所以衣着不多,那身材越发如弱柳般窈窕。加上声若黄莺,他已经在努力想象对方的美了。

    人家一个美女姿态很低,他也不会端着,当下急忙还礼说:“不敢受礼,不知小娘子是哪位大家?小可不识真面目,恕罪。”

    “奴家徐婆惜。”

    “原来你便是徐婆惜!”能和东京城中数一数二的名妓徐婆惜直接对话,王伦顿觉与有荣焉:“不知徐大家叫唤王某,有何见教?”

    徐婆惜又福了一礼,然后娇声说:“奴家听了官人的词,觉得直入奴家的心底,勾起了奴家的往事。”

    王伦剽窃的这首词,本来就是辛弃疾借景生情、抒发靖康之变后对朝廷及百姓凄惶逃难往事的痛惜,不知道徐婆惜往事如何不堪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