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这么说其实是在给王伦转圜。既然这么说了,至少当着这么多人,那位子苍兄再怎么不高兴也还是要表示一下“雅量”的。

    倒是那位晋康郡王对王伦的兴趣多起来,毕竟,能脱口说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不简单。虽然其说过自已落榜,但是看来还是有些水平的。

    “兀那书生,你倒有些胆识!”不知道是说他敢于接话还是敢于打击一片。

    王伦见他和颜悦色,心头大定。刚刚狂言之后,他其实也自内省。低调啊!这是宋朝,没弄清楚人家怎么玩之前不要乱出头,小心连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才来几天,半数是在监牢里度过的,对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全融入。

    “小人久闻王爷贤达之名,一时鲁莽,还请王爷恕罪。”说这句话时,王伦连自已都觉得虚伪,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已能够脱口就来,也许还残留着那位王伦的影子。

    都已经是贤达了,王爷怎么会怪罪?所以晋康郡王很豁达地说:“我朝太祖曾有言,文人不以言获罪。你且抬头,让本王看看。”

    这时候,王伦才留意到,这位王爷一口流利的河南话,跟后世的差不多,很有意思,虽然他自已也这么讲。

    他说话时并未朝着王爷,即使和王爷对话也要收敛着低头,这是规矩,这让他其实很不舒服。如今王爷开口,当然顺水推舟前者在牢中大堂,那是形势比人强。作为骨子里的现代人,他还没有做奴才的觉悟。

    又不是见不得人!相反,这王伦长得还算堂堂一表,白衣秀士么。

    这几天的牢狱之灾让他其实憔悴许多,好在临来时孙定让他简单梳洗了一下,不然真不能见人。此时的他,白衣也脏了,头发也不干净,好在因为年轻,胡子并不算拉碴,否则就典型一油腻大叔。

    其实,估计自已应该只有二十?

    看得出这位王爷真的是良善之辈有宋以来王爷作威作福的真是少有见闻,倒是太师级的恶名不少。对自已没有威胁的人,真的直面起来王伦毫无惧色。

    大方、真诚、犀利的眼神里透着睿智,是他给王爷的第一印象。

    “唔,王伦是?你是来赶考的士子?”王爷记忆力好像不太好啊,但是王伦不敢质疑啊,他只能老实回话:“回王爷,是,可惜小人学艺不精,让王爷见笑了。”

    “今天不是考较你经义来着我且问你,你可听说,在契丹北面有个女真?”王爷斟酌着问。他向其他几个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庙堂之上有一番争执不谈,且听民间是什么个意思。”

    这位王爷很有民主意识么,知道打群众基础参考民意了。

    那位子苍和另几个人都一齐拍马屁说:“王爷英明。”

    文史不分家,作为文科生的王伦对宋代的历史可是相当了解。前人的事,他未必能比这几个人多知道多少,但后知九百年是毫无问题的。

    “小人略知一二,辽东女真之首领阿保机崛起也就在近年,前年还立了国。”

    不知道王爷想说什么,王伦先没有说大话。

    王爷见他连女真首领阿保机在辽东立国都知道,看来这事还是在民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你等都知道,我朝与辽国世仇百年,但一直未能憾动其分毫。如今女真在辽国后方起事,我朝颇有不少人想与之结盟共抗辽国,你觉得如何?”

    “军国大事,小人不好乱说的。”王伦客气了一下。

    “说了不以言获罪么,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赐你无罪!”王爷说。

    那就好。

    王伦其实对大宋的衰亡很有感触。历来的史学家对宋朝的评价都不低,像专门研究唐史的陈寅恪认为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