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寻常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李笠此刻也不是和大伙闲聊,而是主持一场总结会,总结食摊开业以来的经验和心得。

    “销量,大家都知道了,今日的销量,比起开业当天,翻了三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鲶彭的名气打响了,客似云来。”

    李笠一手拿着竹筒鱼饭,一手比划着“开业时,我们请了许多少年捧场,当时的销量有水分。”

    “但是,现在没有托了,竹筒鱼饭都是实打实的销售,这是大伙努力的结果,三倍,翻了三倍,当初投入的成本,已经赚回来。”

    “有别的食摊、食肆也模仿我们做竹筒饭,但没一家比得过我们,大鲶彭食摊的竹筒鱼饭,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为什么呢四个字,物美价廉,我们能以不到三文的成本,做出一份好吃、耐饿的竹筒鱼饭,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关键就在于成本控制,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流程,制备竹筒鱼饭,快速、高效,口味有保证,这才是关键。”

    “所以,再坚持下去,食摊就一定能变成食肆”

    李笠说到这里,看向彭均,彭均接过话茬“按照事前说好的,食摊销量翻三倍,工钱也要要涨,好,从明日开始,每人每日工钱,从原来的二十文,涨到六十文”

    少年们听得彭均这么说,一个个喜出望外

    平日里少年给人帮佣,日工钱能有十五文就不错了,如今工钱涨了,干活一日,顶得上过去四日

    他们之前跟着彭均在鱼市卖鱼,不过混得个包吃包住,然后每月得些钱,饿不死。

    如今,得李笠指点,跟着彭均办食摊,一开始还担心食摊办不下去,如今看形势,食摊迟早如李笠所说会变成食肆,而他们的工钱,是实实在在的涨了。

    李郎果然有本事

    想到这里,少年们愈发钦佩李笠。

    彭均接着说“但是呢,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如今销量大涨,就怕忙中出错,竹筒鱼饭做不好吃,回头客变少”

    他看了看李笠,又说“李郎统统计过,增长的销量中,在食摊排队购买的摊食涨幅较低,大头是外外卖”

    “也就是说,食摊的顾客,很大一部分是各食肆、码头处的过往商旅,而他们之所以知道竹筒鱼饭,是因为有伙计介绍。”

    “这些伙计为何向客人介绍竹筒鱼饭当然是因为有提提”

    李笠适时插话“提成。”

    彭均点点头“对,提成,人家帮我们介绍生意,那是有好处的,正所谓共共赢。”

    “所以,食摊生意要好,必须和这些跑腿的伙计们打好关系,那么,我们营业时,对这些伙计要和颜悦色,不能板着个脸,说话不能不耐烦”

    彭均所说,大部分都是李笠教的,毕竟这年头的人们对于快餐行业没太多系统的概念。

    李笠不算是专家,但总归是见过、听过,所以能够以创业顾问的身份,指导彭均创业、发财。

    如今,食摊度过第一阶段,开了个好头,把名声打响,接下来,就是再接再厉。

    彭均不太清楚该怎么办,全靠李笠指点,如今见着食摊生意果然火爆,投进去的成本都赚回来了,做东主的当然高兴。

    城南码头虽然人气旺,但商家多,竞争激烈,彭均知道自家虽然在这街上有个位置,却不敢在这里做食肆生意。

    结果,李笠确实有好办法,不但教会他如何做好香喷喷的竹筒鱼饭,还制定了一系列“策划”,为食摊的买卖红火做好准备。

    其一,是严格制定竹筒鱼饭的烹饪流程,譬如竹筒的准备、鱼肉和糙米的用料比例、入笼蒸煮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二,强烈要求必须备足人手,相互间分工协作,而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