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花园里的空地上,十多个家丁嫌少,专门又从牛行街买了二十来个伙计,一人一个模具,一天功夫,数千个蜂窝煤就搞定了。教铁匠制作的铁皮管子也都赶制完毕,虽然粗糙了些,但并不影响使用。

    又过了两天,特制的桌子制作完成,每个桌子桌面上留着一个圆形的孔洞,,那里是用来放煤炉的,煤炉周围专门用青砖和黄泥修建的槽,起到不让热气外散的效果。数十名伙计有样学样,把炉子桌椅摆放好,按照西门庆的指点,把铁皮管子一头连着着炉子,一头从墙体的孔洞里伸出来。这是专门排放一氧化碳的,不然每层放那么多的蜂窝煤炉子,人不一氧化碳中毒才是怪事呢。开酒楼的,每天抬出百十号四死人这生意可怎么做啊。面对驸马都尉王诜和蔡五的疑问,西门庆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解释一氧化碳这个东西,索性就给了一句“天机不可泄露”,一瞬间,他的形象在俩人目瞪口呆之中,高大了许多。

    火锅底料是必须要有的,在厨子一脸懵逼之中,西门庆亲自示范,教他们熬制,把准备好的辣椒放在油锅里熬制成红油,在厨子目瞪口呆之中,将一盆子的花椒倒进了红油里,加了盐巴,孜然、芝麻、生姜,大葱,和香叶,香芹,白酒,桂皮,八角,茴香,等香料,最后倒入经过熬制的牛油,从头到尾,一点水否没有加,冷却之后,大宋第一锅底料就出锅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北方的冬季,已经有火锅刷牛羊肉了,只是,大多是骨汤,他们也不懂得调味,所以吃起来没什么滋味,只是吃个热乎。

    在确认那名厨子已经学会,并且严厉告诫他不许泄露配方之后,方才罢休。

    特制的锅也制作完毕了,虽然粗糙丑陋了点儿,但还是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鸳鸯锅。

    该做的,基本上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蔬菜了,北方不缺少牛羊肉,但是蔬菜在北方的秋冬季节,实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帝和少数的权倾朝野的大臣才能吃上。普通的官员也就吃秋季特有的萝卜白菜和夏季晒干的菜干儿,或者腌菜豆腐豆芽。百姓大多也是以这些度日,或者配上一些豆腐,他们是不舍得用豆子来做豆芽的,太奢侈。到了冬日,即便想要吃上萝卜白菜也只能通过地窖来储藏,一个不小心,就冻烂了。相比于比方,南方人就幸福多了,本来就比比方富饶,物产也丰富,主要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这才是重点。

    此时的大宋朝,蔬菜种类已经很多了,茄子,倭菜,冬瓜,莲藕,笋子,芥菜,生菜,生姜,苋菜,茼蒿,香芹,紫苏,菠菜,韭菜,蕨菜,菌类,萝卜,牛蒡,大蒜,小蒜,香芹,莴苣,马兰,枸杞,芋头,鹿角菜,陈紫菜等等数十种之多。只不过,全部都分布在南方两浙路的临安府,福建路的福州福和江南东路的徽州府一带。

    所以,即便是给皇帝运送,也只能是快马的马队,日夜不停的送到皇宫之中,其中的成本,不可估量,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即便是赵佶这堂堂亲王,也不能天天顿顿吃到。

    西门庆不是个化学家,他想到了塑料大棚种植技术,于是在城外河岸边上购置了几十亩地,并圈起了围墙,内部搭建好了无顶的矮房,上面装了一根根的原木,做了骨架,但是,塑料薄膜打死他他也造不出来。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去想也没有想到什么东西又透光,又可以防止热气扩散,试了试白色的素纱,透光度倒是够了,但是无法阻止它透气,无奈之下,只好让人做了一条条的棉被,棉被铺在素纱上,白天把棉被卷起来,晚上放下,内部放置了一些个煤炉,用来保证温度,如果,下雨天的话,就用草杆竹篾编制的类似于蓑衣的东西盖上。

    他先在自家房间里,做成温室,培育出了各种蔬菜的秧苗,然后栽种在菜棚之中,当然少不了多磨磨留下的辣椒。有些不需要育苗的,直接就播撒种子,反正现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