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抄截。

    又是卡特勒,又是抄截。经典的比赛模式。

    阿尔东完成抄截之后,脚步根本没有收到太多影响,紧接着就开始持球回攻,这顿时就让芝加哥熊的进攻组方寸大乱,一阵兵荒马乱的最后,由进攻转防守的熊队球员们还是笨拙而艰难地拦住了阿尔东,将他摁倒在了己方半场的三十三码线之上。

    这意味着,旧金山49人将在对方半场的三十三码线之上开始进攻。

    连续两次球权转换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顿时就将防守组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出来,旧金山49人防守组为自己的进攻组创造了无比优秀的进攻起始位置,提高了得分几率;而芝加哥熊防守组则在强硬的正面交锋之中没有能够咬牙到最后,丢掉了他们的优势。

    反过来,进攻组也是如此。

    芝加哥熊进攻组一次掉球一次抄截,连续为自己防守组挖坑,而且还是大坑;而旧金山49人进攻组则咬紧牙关,完成四档转换之后,收获达阵。

    这一进一退之间,球场之上的局势就开始悄然发生变化。现在,主动权又来到了旧金山49人进攻组这一方,如此出色的进攻起始位置,他们能否把握住机会呢?如果可以得分,那么是达阵还是任意球呢?

    站在球场边上,陆恪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与下场的阿尔东击掌相庆,与其说是庆祝抄截,不如说是庆祝防守组的强势表现,他们现在正在一步一步地向芝加哥熊进行施压。现在,施压的重任又来到了进攻组手中。

    尽管本赛季芝加哥熊的战绩斐然,七胜两负;但事实上,卡特勒率领的进攻组缺乏爆发力也缺乏韧性,一旦拉开比分差距之后,他们也就缺少追赶的能力,胜利的天平就将一点一点地朝着主队倾斜。

    再次登场之后,陆恪召集着进攻组队友们团团围聚在一起,快速地完成了战术布置,然后就迅速完成列阵,做好了再次攻击的准备。

    这一次,旧金山49人进攻组做出了细微调整,弗农-戴维斯和洛根-纽曼的双近端锋站在场上,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和兰迪-莫斯两名外接手则分列两侧。

    泰德-吉恩被替换下场。

    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不是因为吉恩状态不佳,而是因为芝加哥熊的防守组在短传区域更加强硬,哈勃希望用双近端锋以及大号外接手的组合来完成攻坚战,而莫斯在区域防守之中的撕扯空档能力比吉恩的深远区域打击能力更加能够奏效。

    果然,一档进攻之中就立竿见影。

    弗农和洛根双双利用自己的路线跑动,在短传区域卡住了位置;而克拉布特里与弗农的拆挡跑动配合更是牵制住了四名防守球员的位置;唯一的例外就是右侧的莫斯,突然以自己的脚步撕扯出了空档,朝着中传区域推进。

    四名接球球员的跑动路线立刻就奏效了,将角卫、安全卫和线卫的防守阵线全部都往后退,因为这就是推土机式的强硬碰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迸发出来的火花让短传区域瞬间变成了绞肉场。

    当然,防守锋线的突袭冲撞依旧保持了强度;但问题就在于,旧金山49人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跑球。

    第一次跑球,马库斯在左侧克拉布特里和弗农的掩护之下,足足跑动了七码,这才遭遇联手擒抱倒地。

    第二次跑球,陆恪故技重施,再次将橄榄球交给了轮换上场的高尔,高尔从右侧突破的时候,与派珀斯正面相撞,但因为莫斯和洛根的提前路线扯动,分散了派珀斯的注意力,这也使得高尔完成了正面突破,撞开了派珀斯的防守卡位,持续完成推进。

    最后足足跑动了十码,这才陷入了包围之中,被迫倒地。

    连续两次跑球,旧金山49人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效果,倒不是因为马库斯和高尔的状态突然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